回想起儿时的日子,乡间的岁月里,风扇与空调的现代化设备尚属稀奇。在炎炎夏日,人们常于树荫之下,轻摇蒲扇,汗水却依旧而下。尤其是在漫长的夜晚,闷热的天气与无数的蚊子更是让人难以入眠。为了寻求一丝凉爽,人们常把稻草编织的草席铺在院子里,期待能在星空下获得良好的睡眠。
曾有一夜,父亲在打扫院子,准备铺设草席以备夜眠。意外发现院中游荡着一条色彩斑斓的花蛇,那是一条红灰相间、体长约一米的蛇。父亲眼见即行动,迅速拿起靠在墙边的锄头击去,蛇头在猛击之下碎裂。但蛇身仍似般颤动,父亲随即用铁锨将这条大蛇挑起,扔至屋后的水沟中。
次日,奶奶知晓了父亲打蛇之事。她面露忧色,说道:“这真是惹了麻烦。”在民间中,蛇被赋予了灵性,被尊称为“龙”,掌管着雨水之灵。人们对其心存敬畏,通常不会轻易伤害。奶奶提及蛇的报复心强,若未能彻底消灭,可能会伺机报复。听闻此言的孩子们心生恐惧,每晚在院中安寝前都会仔细搜寻,确认无蛇影方才安心躺下。
老辈人常言,蛇是镇宅的“神灵”,每家每户的房屋中若有蛇出没,则象征着家宅平安与财运旺盛。遇蛇之人多不轻易伤害它,而是选择用棍子将其轻轻拨出并放生。这样做既不伤及家人,也不得“神灵”。
曾经的乡村里多见瓦房与草屋,内部阴凉幽静,这为蛇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时常有蛇类穿梭于乡间屋舍之间。那么家现蛇类究竟是福是祸?现代人或许认为其非福事,因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但在过去的乡村生活中,因粮食短缺与鼠患频发,蛇作为鼠类的天敌,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鼠害、保护粮食。家有蛇出也被视为财运亨通的象征。
如今农村已是钢筋水泥构筑的房屋与整洁的水泥地坪,环境清洁且老鼠无藏身之所。而这也导致了蛇类的减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蛇类的出现会令人心生恐惧与恶心。尤其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而言,蛇的存在更是对孩子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