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探秘
凯里市,坐落于贵州黔东南州的县级城市,亦是黔东南的文化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州便驻于其北京东路。
谈及“凯里”的地名起源,多认为其源自苗族音译。“凯”一词常被解释为“木老人”。历史记载中,元朝1325年,当时的“凯黎苗”首领黎平爱发动叛乱,此处地名“凯黎”即指“苗族居住区的黎姓木佬人”,并因此被载入元史·本纪,后演变为“凯里”。
回溯时间至公元前316年,四川省的“芦山县”建县,沿用至今。而在民国时期至初期,现今的凯里市所在地曾被称为“炉山县”。虽然两个县名在发音上与江西的庐山相似,但庐山之名从未作为县名使用。
初期的凯里县范围辽阔,现今的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均囊括其中。而今的凯里市地域虽缩减至1570平方千米,但仍是多聚居之地。其中,苗族人口占半数以上,尚有其他待认,各自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凯里市以其山地地形、明显的河谷切割及较大的落差而著称。境内最高点为够末也峰,海拔高耸;而最低处则是清水江,海拔较低。
这里是一个交融的舞台。除了苗族,还有众多其他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丰富多彩。由于各风俗差异显著,“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在凯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凯里市被誉为“百节之乡”,节庆活动繁多,从大节到小节,无不展现了这片土地的活力。
谈及凯里的风俗习惯,其独特性令人着迷。如苗族婚礼中的洒酒仪式,虽常被外地人误解为敬天敬地敬新娘,但实际上是为了驱赶邪气。还有新郎父母在家门口迎接新娘的习俗,虽然与传统相异,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深远。
凯里的美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以“酸”为特色。各都喜欢制作酸汤,使整个城市弥漫着酸汤的味道。凯里的酸汤鱼、酸菜鱼等美食都深受游客喜爱。
若你计划来凯里旅游,不妨考虑这几个景点。
凯里苗侗风情园:一览苗侗文化的独特魅力,商贸、餐饮、文化产品一应俱全,其中的风雨桥更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
下司古镇:体验苗族、仫佬族等少数的风情,古镇上的码头、禹王宫等古迹让人回味无穷。
凯里香炉山:自然景观险峻美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