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在各机构中,实施中心系统负压吸引的科室会采用经过消毒并干燥保存的吸引瓶。对于未设置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医院和科室,他们仍采用传统的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吸液等操作。这类吸引器的性能维护与消毒保存是医院质量控制的重点领域。
对于基层医院或未部署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科室,临床中常用的电动吸痰器通常具备直吸与脚踏两种操作模式。这种设计在吸痰时能有效地减少对粘膜的损伤,通过手脚并用或踩踏脚踏开关产生负压。
这种电动吸痰器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为实用且有效,主要用于清除口咽部、气管插管病人等部位的物、血液、呕吐物等,确保呼吸道畅通。尤其适用于因疾病、昏迷、手术等原因导致自主排痰困难的患者。
吸痰备多个特点,如体积小、重量轻、吸引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携带及成本低等,使其在临床护理和急救吸痰中广泛应用。关于其使用管理,临床人员仍有一些疑问待解。
为了解答临床医护人员的疑虑,特进行本期专题讨论,重点关注吸痰器的负压引流瓶的保存方式、应急备用状态下的处理、储液量控制及广口瓶的消毒管理等问题。
关于负压引流瓶的保存方式
为防止微生物生长,广口瓶在清洗消毒后应保持干燥保存。可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并确保吸引器连接管一次性使用,与吸痰管配套。停止使用时,应进行清洁和浸泡消毒,干燥后备用。
应急备用时的广口瓶状态
在应急备用状态下,吸痰器的储液瓶内应预先储存液体,以备急救时使用。而缓冲瓶则不储存液体,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以避免液体进入泵体导致机器损坏。在备用和使用过程中,缓冲瓶应保持无液状态。
储液瓶的储液量控制
储液瓶内的贮液量一般控制在瓶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多不超过500ml。
广口瓶的消毒责任方
根据医院的管理规范,广口瓶通常在使用后送至供应室进行消毒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在一些基层医院,这些广口瓶的消毒管理多由本科室护理人员自行负责。
储液瓶内液体选择
关于储液瓶内的液体,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使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但使用自来水作为储液是可行的选择。为降低成本并保证清洁度,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瓶子。
急诊科等科室的备用策略
根据《抢救工作制度》,抢救室里的急救器械应随时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对于抢救率较高的科室如ICU、急诊抢救室等,可提前储液以备应急使用。但对于较少进行抢救的科室,应保持干燥保存和备用状态。
一次性吸痰器的普及问题
虽然市面上存在一次性吸痰器,但由于涉及患者的护理费用及医保农合报销问题,其在医院的普及程度仍受限。尤其是基层医院更倾向于使用可复用的广口瓶。
中心负压装置配套吸引瓶的处理
对于布设了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医院和科室,配套的吸引瓶在使用后应由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干燥和保存。
科室自行处理吸引装置的感控问题
尽管吸引瓶属于被病人间接使用的低危物品,但只要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确保消毒管理得当,因广口瓶问题导致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况是极少发生的。
正确使用和管理吸痰器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本次专题讨论,希望临床医护人员能更深入地了解吸痰器的使用与维护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