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人与父母的关系是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
贺子秋的经历,让人心疼。回国后的他,仿佛被束缚在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局促之中。他不敢直接回家,只能偷望家人,试图为妹妹开一家咖啡馆,但忽视了实际情况,最终导致了经营不善。他认为自己娶了李尖尖就是对她最好的照顾,然而他忽视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贺子秋原本聪明,但表现出的笨拙让人心疼。我们常常会想到,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是否大多如此呢?当他哭着质问贺梅:“为什么每一次被抛弃的人都是我”时,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那颗被深深伤害的心。
贺梅的行为,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她离婚后生下贺子秋,这种决定是否真的明智?生孩子绝非小事,不能一时冲动。特别是在那种窘迫的条件下生孩子,更需深思熟虑。
电视剧中的苏澄私自生下小艾,却无法养育,将小艾推给了王浩。这样的现实让人质疑,为了养孩子而放弃事业、承担恨意,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对于贺子秋来说,他遇到了潮这样的老好人,得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弥补。但如果他遇不到这样的人,那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将如何艰难地长大?他在乡下过的日子,忍受贺梅母亲的骂和嫌弃,这样的生活,他真的愿意吗?
我们不禁思考,“我扔了你,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态度,何其自私和不负责任。为了自己的所谓爱情或者不忍心,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一生,这是否过于草率?
贺梅的态度始终如一,即她把孩子扔了,就不会再要。这种态度让追剧的我感到心疼。她坐了牢,仿佛为抛弃贺子秋找到了最好的解释,但她是否真正考虑过贺子秋的感受?完全没有。
贺子秋一直保存着有贺梅照片的小镜子,那是他的心结。他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会突然不要他。他等了贺梅那么多年,他想要的是贺梅的解释和明白。
贺梅的所谓“洗白”,不过是她自以为是的表现。她再次抛弃贺子秋却告诉他是为了他好,并说尽狠话。这样的行为不仅无法得到原谅,更是对贺子秋的二次伤害。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样的弥补才是对“抛弃”的孩子最好的呢?如果孩子还渴望母爱,那就给他最真挚的母爱;如果不需要了,那就走远点。永远不要像陈婷和贺梅那样,对孩子的伤害反复进行加深。
请关注你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如果你真的觉得欠了孩子什么,那就请离他远一点。不要再让他看到你跟别人多么母慈子孝。有母如你,他已经够痛苦了,你放过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