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不懈的研发和创新,德国的汪克尔先生在1957年成功地发明了转子发动机。这种新型发动机巧妙地结合了内外转子的运动机制,直接将三角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摒弃了传统发动机的曲柄连杆和配气机构,具有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和功率大的显著特点。一年后,汪克尔对外转子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了新型发动机,功率达到了22.79kW,转速高达5500r/min。
日本的东洋公司(马自达的前身)随后购入了转子发动机的专利,并将其应用到汽车上。该公司不断完善这一技术,终于在1991年马自达凭借转子发动机技术在勒芒24小时汽车赛中夺冠,一战成名。尽管马自达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技术,转子发动机至今却未能在马自达乘用车上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转子发动机的复兴之路愈发艰难。
马自达是一家具有独特个性的企业,它在外观方面几乎无可挑剔,素有“东瀛宝马”之称。在这个从众的社会里,马自达依然坚持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坚守。尽管人人称赞,马自达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的表现却并不理想。
有人说,不是马自达不好,而是国人不懂车。在我看来,恰恰是因为国人太懂车了,马自达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相比,马自达在市场份额上并不占优势。在12年前,那时的马自达在国内B级车市场上曾有过辉煌的时刻。老马6以其运动外观打破了人们对B级车商务气息浓厚的刻板印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自达面临着产品线单一、换代缓慢的问题。与此其他车企不断升级换代以适应市场变化,迎合消费者需求。马自达却更专注于技术研发。但尴尬的是,其研发的技术往往难以被普通车主所感知。例如其引以为傲的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和压燃发动机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定价过高、空间不够宽裕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导致其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和空间面对未来其能否继续在国内市场立足尚存不确定性若再不调整策略恐怕“东瀛宝马”在国内市场的前景堪忧无疑对于关注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