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前天向我倾诉,她提到自己的闺蜜正面临一个关于孩子独立成长的问题,而这问题似乎又与家中的老人产生了冲突。她的闺蜜试图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每当孩子姥姥介入后,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化为乌有。
比如孩子不小心跌倒,闺蜜希望孩子自己站起来,但姥姥会立刻扶他起来;当孩子想要尝试削苹果时,姥姥直接完成整个流程;当孩子累了想要休息时,姥姥会毫不犹豫地抱起孩子。这些做法无疑让孩子过于依赖的帮助,丧失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是当她试图向母亲提出批评时,母亲往往会马上道歉并做出解释,但很快又重复溺爱孩子的行为。她对此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助。这种情况并非个案,社会上也普遍存在老人过度宠爱孩子的现象。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度溺爱可能带来的危害,但很少有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无奈和心酸。当父母感到自己的生命逐渐流逝,儿女逐渐独立不再需要他们的照顾时,他们会竭尽全力将余生的温柔给予下一代。他们希望通过溺爱来填补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就像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随着子女的长大和离家,老人心中那份骨肉相伴的渴望变得愈发强烈。他们可能通过溺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仍然被需要,仍然有价值。当老人内心的失落和孤寂得以安抚时,他们或许才能放下心中的阴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放任这种现象发生。作为父母或长辈,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学习育儿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隔代教育问题。例如通过亲自带孩子、与长辈耐心沟通、寻求外界权威的帮助等方式来减轻这种现象。同时我们也要理解老人的心情和需求他们也需要被依赖的感觉因为他们年轻时忙于奔波忽略了儿女的成长现在他们希望能在孙辈身上找到那种被依赖的感觉虽然溺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动机感受他们不同的灵魂所带来的寂寞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温柔地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原则在尊重老人的同时坚定地引导他们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