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丹教授解读《红楼梦》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情节表现方式,主要展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并将这种冲突融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之中。
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独特情节的具体展现。这一回的回目是“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如果我们以回目为线索来探究这一回的内容,会发现其中蕴丰富的情感和内心的冲突。
在这一回中,薛宝钗在宝玉的房内刺绣,偶遇林黛玉和史湘云前来。当林黛玉看到薛宝钗坐在宝玉身边刺绣时,她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寻常,从而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正是《红楼梦》中人物内心冲突的一种体现。
关于金玉姻缘和木石姻缘的冲突,是这一回中的核心话题。金玉姻缘在书中多次被提及,而木石姻缘则在这一回中才被明确提及。当贾宝玉在梦中喊出对金玉姻缘的否定,对木石姻缘的坚持时,这种内心的冲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冲突,对于薛宝钗来说,也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冲击。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感受到了贾宝玉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薛宝钗在绣鸳鸯时,其位置和行为本身就蕴含了特殊的意蕴。她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她对金玉姻缘的认同和对妻子角色的沉浸。而她的举动也直接注入了读者的心中,使读者对她产生了复杂的感受。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评论家洪秋蕃发出了感叹。
在这一回中,袭人的角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的离开为薛宝钗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和机会,使薛宝钗得以一窥贾宝玉的隐秘内心。而贾宝玉的内心流露也是由袭人的“位置”所引发的。这种前后事件的相似性,以及人物所处地位的戏剧性变化,使这一回的情节表现更加深入和丰富。
《红楼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展现人物内心的冲突,并将这种冲突融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之中。这种情节表现方式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深入人心的伟大作品。
(本文系社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编号:20STA049”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