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与厘米的区别在哪里

mm与厘米的区别在哪里

本文旨在向非医学专业的人士,也就是体检者及患者们介绍关于肺部小结节的一些基本知识。需要注意,本文并非针对医生的专业指南,因此语言表述更为通俗易懂。

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连微小的病灶都能被清晰地检测出来。很多人在接受CT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报告单上出现了“结节”、“小结节”或“微小结节”等字眼。

关于肺部结节的管理,全球的专家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诊治指南,并且不断更新以适应最新的研究和经验。特别是Fleischner Society 2017年的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adiology 2017; 284: 228-243)。

首先我们要了解哪些人是肺部结节的高风险人群,哪些是低风险人群。这里我们采用了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的建议来进行划分(Chest 2013; 143 (suppl): e93S-e120S)。高风险人群包括年龄较大、重度吸烟、结节较大、边缘不规整等特征的人。而低风险人群则是年龄较轻、吸烟较少、结节较小、边缘规整等特点的人。

如果你在体检中发现肺部有单结节,那么尽可能回顾之前的CT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获取CT,胸片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这些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结节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

对于低风险人群来说,直径小于0.6厘米的微小结节通常不需要特别关注,也不需要随访。而直径小于0.6厘米的毛玻璃样结节,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常规随访。如果实性结节的直径小于0.6厘米但表现出可疑的恶性征象,或者位于上肺叶,那么癌症的可能性会增大,建议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如果实性结节的直径在0.6到0.8厘米之间,那么需要在6到12个月后进行初次随访。如果结节没有变化,那么在18到24个月后再进行随访。如果结节的直径大于0.8厘米,那么需要在三个月后进行随访,必要时还需进行PET-CT或穿刺活检。

以上是关于处理肺部单发结节的一般原则。如果你因为发现肺结节而感到紧张,那么你可以带着你的CT片子前往正规医院的影像科、呼吸科或胸外科寻求专家的意见。

(本文作者为朝阳医院呼吸科施焕中)


mm与厘米的区别在哪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