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春色美如画卷,每到春天,南湖之滨,万物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遍地野生鲜蔬,芬气弥漫整个江南大地。在这个季节里,江南人的口福不浅。荤菜不论,单说素菜,菜园子里除了鲜嫩的春韭菜和宽叶莴笋外,还有草头、紫云英、野蔷薇嫩茎、白茅草的鞘穗以及水泽里的茭白嫩心等都可以炒食。更有一种被称为“地苔皮”或“地拉子”的地皮菜,它黑中,形似袖珍木耳,为季节性菌类和藻类共生体,清炒或做汤都极其鲜美。生长在江南这片充满野蔬的土地,真是一种福气。
说起芦蒿这种野菜,更是天然之味,令人陶醉。它在江滩和芦苇沙洲上散落生长,三月正是其清纯的最佳时期。采摘芦蒿时,那股人的蒿子味让人仿佛置身于江滩之上。远离长外地人可能闻不惯那股冲人的青蒿气,但沿江一带的人却对这种地道的浓郁蒿气情有独钟。那清香是田园故土的气息,是饱含江南雨水的味觉乡愁。汪曾祺曾描述,“就好像坐在了河边,闻到了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就连《红楼梦》中的晴雯也爱吃芦蒿,可见长江边或许有她思念的桑梓故园。
现在市面上卖的芦蒿有野生和大棚种植两种。野地里现采的芦蒿茎杆红紫,细瘦而有点老气,但香气清远怡人;大棚里的则嫩绿壮实,口感相对淡一些。在长江中游的曹姑洲,可以看到许多人家的地里都养着芦蒿。他们会把长到一定长度的芦蒿割起,经过软化处理,使其肉质转嫩脆,然后摘除老叶上市。芦蒿炒食时,可搭配多种食材,常见的腊肉炒芦蒿更是通行无阻。我个人更喜欢清炒芦蒿,将其掐成寸段,去涩味腌制后炒食,才能入味又保其脆嫩。
马兰头也是早春的当令野蔬之一。它是艾蒿类菊科植物,在路旁旺生。明人的《野菜谱》里就有关于马兰头的俚语歌谣。江南的初春,一场春雨后,马兰头便一丛丛一簇簇地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采马兰头时,仿佛能感受春天的轻盈风姿。真正的青翠欲滴的马兰头在雨后初晴时显得尤为鲜肥。把它带回家,择去老茎杂物,只留下嫩头洗净焯水,然后切碎与五香茶干等食材一起凉拌,就是一道美味的佳肴。喝一口啤酒尝一筷马兰头凉拌菜,那种惬意的感觉让人陶醉。如果不喝酒,只凭一碟马兰头喝稀粥也是人间至味。
春暖花开时也是莼菜最为鲜嫩的时期。莼菜只在江南的湖沼池塘出没,烟雨的江南才滋长出这种水灵纤巧的尤物。在西湖、太湖等地,四月的天里所有即将被夏季的蓬勃奔放所取代时,莼菜仍在水中活泼地奔跑舞动,抓住了它滑溜溜令人心醉的味道便留住了春天的遐思。其实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只有把它加在汤里搭配鸡丝、火腿等荤食才能引出其妙处。看着采莼的女子们在太湖边采莼菜的身影仿佛是诗意般的画面。采摘的莼菜经过加工烹制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即使带回一小袋脱水的保鲜莼菜也能通过简单的泡发和配料做出清香满满的汤品来让人回味无穷。编辑吴钰谈正衡此文表达对江南春天野蔬的热爱与品味生活的情怀淋漓尽致实在难得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