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之象征,非仅井栏之木石围裹,实亦象征井内之清泉流淌。西周时期,”井”字间更现一点,暗示井中有水或汲水之如桶与罐等。由井而起市集,自古人们集聚之地被称为市井。可以说,井是生活之基本保障,与现代所谓基础市政设施相呼应。作为卦名,”井”所指并非仅汲水之井,而是泛指最重要之基础市政设施。对于管理者而言,”井”卦揭示基础市政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可称之为”市政之道”。亦有学者将井卦与个人道德修养相联系,深具洞察力,值得细读。
所谓“改邑不改井”,邑为城市或都邑之意。历史长河中,城市迁徙屡见不鲜,然井不可移。井之存在,虽城移人迁,井仍须保留,不可毁损。“无丧无得”,对于离去之人,旧城之井,即基础市政设施的留存,并无损失。若这些设施,即使得到短暂之利益,实则损人不利己。
先秦时期,“井”字又代表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因“井田制”之布局有序,故“井”亦有条理分明之意。如“往来井井”,即指秩序井然。即使改邑之后重返旧址,原有之井仍可继续使用,迁移工作亦可井井有条地进行。
“汔至”,根据《说文解字》,意为水井将干涸之时。“繘井”即用绳汲井水。当井水接近枯竭时,“亦未繘井”表明仍不放弃最后一丝汲水的努力。“羸”字意为瘦弱,这里指打水用的瓶子日渐消瘦,暗示在井枯之际尽量多打水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加重井的负担,导致更快的枯竭,最终造成凶兆。对于水井等基础市政设施的维护不仅要持续进行,还需考虑其承载能力,避免过度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