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1月25日电(任思雨)李清照坐在窗边感伤凋零的海棠花时,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会在千年后引发人们的热议。热议的原因,竟被指为“词藻堆砌”。
近日,一名网友在朋友圈吐槽称现在的古风歌曲过于追求堆砌词藻,如热门歌曲《知否》便是典型代表。此言论一经曝光,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与李清照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在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片尾曲《飞鸟各投林》的评论区,有网友批评现代感太强,认为词作者需要补习语文。更令人有趣的是,知名社团“五色石南叶”翻唱的李白名作《梦吟天姥吟留别》也因其被评价为“作词者的古风水平一般,不押韵。”一时间,古代名人们在音乐中“躺枪”,反映了人们对古风歌曲普遍存在的印象——华丽的词汇和不经推敲的内容。
关于古风歌曲为何总陷入词藻堆砌争议,其实与其起源有关。古风歌曲最早起源于2005年,与动漫、游戏、小说等网络文化紧密相连。其创作主体以青少年为主,主要在网络上流行。宽松的网络环境和低门槛的创作虽然促进了古风音乐的兴起,但也使得一些不规范用语频繁出现。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形式押韵而忽略内容。
比如,《凉凉》中的歌词“凉凉天意潋滟一身花色,落入凡尘伤情着我”就因搭配不当而遭到质疑。还有意象搭配错误的问题,如“梅雨初歇饮一杯春酒闲卧杏花前”,其中梅雨和杏花的开放时间存在矛盾。
为了迎合听众口味,一些创作者会追求使用固定字词或句式,如“天下、千年、倾城”等,甚至有人开发出了“古风歌词生成器”,只需将规定的字词套入基本句式进行排列组合,就能产生一首听起来比较押韵的古风词。这些句子虽然华丽,但内容空洞。
并不是所有的古风歌曲都能被这种“公式”套用。优质作品如《隐》、《礼仪之邦》、《卷珠帘》等,都融入了丰富的诗词文化,并广受好评。知名音乐创作者如河图、墨明棋妙、音频怪物、汐音社等,他们的作品能够让听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
周杰伦的《青花瓷》之所以成为经典,与方文山的风歌词密不可分。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创作歌词时会深入研究和参考各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与此类似,如果作词者在创作古风歌曲时能多阅读、注重语言的规范,也许就能减少被人诟病的几率。
古风歌曲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值得鼓励。但作词者文学素养的差距使得古风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精品难觅,给人留下浅薄浮躁的印象。在追求歌词华丽的更应注重其内涵和文化底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