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集
《经典咏流传》 海报。
袁枚的一首小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现今成为《经典咏流传》的热单曲目,由此反映出古诗词与现代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这档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已然播出六期,每一期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在这档节目中,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王维的《山居秋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等经典诗词,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古词新曲也传递出古代诗人的情怀和心声,激发出观众强烈的共鸣。
主持人撒贝宁在每期开场时都会强调,“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的确,情怀是随着文化长河奔腾千年的重要因素。嘉宾和学者们都普遍认为,诵读经典实际上是在表达对先祖、文脉、价值的一种记忆和认同。这种认同,足以跨越时空的阻隔。
陈彼得是一个最新的例证。他埋头于故纸堆,为100多首古诗词谱上了新韵。在他的演绎下,古典与现代的碰撞让人感受到同根同脉的文化基因。他的歌声,不仅仅是对古人的致敬,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他的音乐,是他寻根的方式。
除了陈彼得,节目中的其他嘉宾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围棋少年柯洁演唱的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融入了流行的元素,使得古老的诗词与现代的生活场景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这样的创新并非首次出现。《经典咏流传》用大量的流行音乐来对接古风古韵,甚至找来摇滚、蓝调等元素,但却并不违和。这是因为节目以流行来盛放经典,用经典来度量流行。这种创新早已在历史上的音乐创作中有所体现,如李叔同的《枉凝眉》和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都是成功的案例。
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指出,经典再造的关键在于传统与时代之间是否形成了一种互文。只要建立类似的会商机制,时间会淬炼出精华。《经典咏流传》所做的尝试,正是让“今人看见过去,让世界看见”的成功探索。这档节目不仅仅是在传承古典文化,更是在用古典文化滋养现代人的生活,让古老的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