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美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月色或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美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月色或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中秋节朋友圈文案准备好了吗?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代朋友圈体验吧!

中秋之夜,你是否在赏月亮、吃月饼、晒团圆呢?想象一下如果古人有朋友圈,他们会分享哪些美好瞬间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网络的轨迹,回到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看看古人的“朋友圈”。

提到宋代大文豪苏轼,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是写爱情,而是深深的亲情思念。当苏轼在丙辰中秋独自一人在密州仰望明月,想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时,他痛饮达旦,作词以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思念亲人更加深沉。

中秋佳节,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月下对饮。李白在《把酒问月》中与月亮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在赏月这件事上,古人的表达方式更是丰富多彩:海景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哲思版——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欢喜版——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赏月的仪式感满满!

让我们再来看看南宋画家马远的中秋之夜。他和仆童在家中备酒菜,走进园林赏月时,偶遇多年不见的老友,兴奋不已。他们举杯共饮,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成就了著名的《月下把杯图》。

古人过中秋,月饼不仅是美食中的佼佼者,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早期月饼式糕点实物“唐宝相花月饼”,到清宫制作的精美月饼模子,无不展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月饼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桂花作为农历八月的“花神”,在中秋时节绽放特别芬芳。古人将桂花融入各种艺术品和饮品中,如清代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诗文杯,展现出“中秋限定款”的独特魅力。

中秋赏月、赏桂、举杯、团圆,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了千年。看完了古人的“朋友圈”,你的朋友圈会发些什么呢?是赏月的感慨、团圆的喜悦还是中秋美食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个充满温情和诗意的中秋节吧!

责任编辑:汤嘉铭。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美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月色或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