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疆博物馆,珍藏了丰富的文物,其中包括汉代的铁犁铧和劳动妇女佣等。这些文物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新疆人如何通过劳动满足自己的味蕾。
要享用一顿丰盛的大餐,种植庄稼的劳动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铁犁铧就是其中之一。在昭苏波马2号墓地出土的汉代铁犁铧,是翻土农耕的重要工具。这种犁铧的样式与关中、长安等地出土的西汉中晚期犁铧基本一致,体现了犁耕在历史的悠久传统。
新疆博物馆的副研究员宋敏表示,汉朝时在西域地区屯田的士兵数量达到2000多人,铧犁的出土与汉代在新疆的屯田有密切联系。汉朝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文化在西域传播,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以铁器为主,辅以木器和石器。
泥俑也展示了古代劳动妇女的劳作场景。在吐鲁番市阿斯塔纳201号墓地出土的一组泥佣,再现了唐代劳动妇女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场景。这些女俑不仅展现了她们的劳动技能,也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她们梳着流行的高发髻,穿着鲜艳的布襦窄袖衫和彩条长裙,让人感受到她们的美丽和勤劳。
这些女俑中,有的正在舂粮,有的正在挑粮食里的杂质,有的正在磨面粉,还有的正在擀面和烙饼。她们的表情和动作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她们的辛勤努力和对美食的热爱。
除了这些劳动工具之外,新疆博物馆还珍藏了许多其他食品文物,如馕、饺子、混沌、叶形面点、环形面点、花式点心、面卷等。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新疆人的饮食习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劳动精神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