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家训》是一本以家庭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启蒙教材,也被称为《治家格言》。其作者朱柏庐所著的这本书,虽然只有短短的五百余字,却深刻阐述了修身治家的道理,是一部著名的家教之作。该作品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优秀品质,深受历代儒客尊崇,并且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每天早晨应该早起,清理庭院的杂物,保持内外的整洁;晚上则要按时休息,关好门窗,亲自检查确保安全。对于每一餐饭,每一份食物,我们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份物资,我们都应该珍惜它们的价值。预防灾难的意识不可或缺,就如同未雨绸缪一样,避免临渴掘井的窘境。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可浪费;宴请客人时,不可流连忘返。质朴洁净,即使是瓦器也比金玉更受人欢迎;饮食简单精致,即使是家常蔬菜也比珍馐美味更养身。
不要追求华屋良田,三姑六婆往往是淫盗之媒;婢女美妾并非家庭幸福的象征。奴仆不宜选用俊美之人,妻妾应避免浓妆艳抹。即使祖宗已远离,祭祀仍要诚心诚意;子孙即使愚钝,仍要教导阅读。日常待人处事要质朴诚恳,教育子女要。不要贪图意外之财,避免过量饮酒。与人交易时不可占人便宜,面对贫困的亲友要多加关照。那些刻薄成家的人,无法长久享受富贵;违背常规的人,很快就会衰败。兄弟叔侄之间要和谐共处,长幼内外要遵循家规。
听从妇言而忽视骨肉之情并非丈夫所为;重视财物而冷淡父母更是不成器的行为。嫁女择佳婿时不可索要重聘;娶媳妇时追求淑女,不要过于计较嫁妆。对于那些富贵之人产生嫉妒之心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之人而摆出骄傲的态度是最卑贱的。家中要戒绝争吵诉讼,处世要避免言多必失。不要仗势孤寡,不要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滥杀生灵。乖僻任性的人容易犯错,颓废懒惰的人难以成就家道。亲近久必受其害,而屈从于老练的人则可在急需时寻求依靠。
在面对他人的言论时,要忍耐三思,因为并非所有人的话都是真实的;因事相争时,要平心再想,也许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施惠于人不要念念不忘,受恩一定要铭记在心。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得意时不宜再进一步。他人有喜庆之事,不可产生嫉妒之心;他人有灾祸时,不可幸灾乐祸。真正的善行并不需要让人知道,而恶行怕人知道则是大恶。因而心生,会遭到报应;隐匿而暗箭伤人则会祸及子孙。家庭和睦虽然贫穷也有欢乐,完成任务即使囊中羞涩也能获得至乐。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为官的心态应该是为着想。安分守命,顺应天时,如果为人处世能够如此,那就算是接近理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