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明史》时,我偶然发现了一位独特的人物,他名叫朱载堉。他选择放弃了王者的地位,回归山林,专注于音律的研究。他在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通史》的历史学家们对他颇为推崇,将他与李时提并论,各自成章。
朱载堉曾写下《十不足》一诗,诗中描绘了一个欲望无穷的世界,反映了人性的贪婪与不足。与其诗歌中的放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载堉本人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成为明代杰出的律学家、音乐家和科学家。尽管世界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但他的故事与成就却十分震撼。
朱载堉是朱元璋的九世孙。15岁时,因皇族内部争斗,他的父亲朱厚烷遭遇困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朱厚烷最终在隆庆皇帝的赦免下得以重获自由。朱载堉的人生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看透了的和纷争,决定拒绝继承。他上疏,辞去了爵位,回到家乡,深入山林之中建造了几间小屋,专心于学术研究和音乐创作。
朱载堉的贡献无与伦比,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理论,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键盘乐器,包括钢琴。他的理论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音乐界的八个音调的转调难题,因此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他用高等数学逻辑计算,自制了一个大算盘,成功解决了这个跨越两千多年的难题。他还致力于乐器制造,精心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这一发明推动了音乐实践和音乐理论的发展。德国物理学家高度评价了他的贡献:“在人中有一个王子叫朱载堉的倡导七声音阶……这是一个天才的发明。”
除了在音乐领域的贡献外,朱载堉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他的研究涉及音乐声学、古代计量科学、数学等多个领域。他进行了方、开立方的计算研究并提出了“异径管说”。他的研究成果被很多中外学者尊崇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他的贡献如此伟大在欧洲备受赞誉但在却鲜为人知这在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中都鲜少提及他的事迹这也引起了李约瑟博士的疑惑和讽刺。我写下这篇短文是为了纪念朱载堉这位伟大的明代科学家和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伟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的事迹和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