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之旅,应追随美的脚步。让我们静下心来,品味诗中的韵味。
【缘起】
清代学者屈复在其唐诗著作《唐诗成法》中评价某首诗:“前半部分充满气势,而后半部分却显得卑微无力。”这种评价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评价诗歌时都会认为整首诗歌风格是一致的,像贾岛孟郊这类苦吟诗人虽会出现“有句无篇”的现象,但整体而言,一首诗歌的前后风格差异并不常见。
我迫切想知道这是哪位诗人的杰作,但当我找到这首诗后,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这首诗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篇】
孟浩然是唐代诗人,他的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首诗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半首描写洞庭湖景色,后半首则是赠给张丞相。前后风格割裂明显,这也是这首诗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孟浩然与张九龄、王维是忘年之交,但他科举失利,写这首诗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可惜尽管有这两位大员在朝举荐,他始终未能得到。
诗的前四句气势磅礴,被誉为经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洞庭湖景象。而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则表达了孟浩然想却不得的郁闷心情。这种前后风格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备受争议。
【我的观点】
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真的是一首非常矛盾的诗。虽然当代教学中仍然会教授这首诗,但人们只记得前四句,或者说只有第三、四句让人印象深刻。这类似于贾岛的警句“两句三年得”。我理解孟浩然此时的心境,他平时塑造的是自己闲云野鹤、不想的人设,这次写给知己好朋友的干谒诗,确实有些许矛盾。他的其他诗歌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都展现了一个安于山林的隐士形象。这首干谒诗,就当是孟浩然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