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
《孔乙己》课程详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一、课程导入
我们将对课文中的字词进行读音检查,确保大家正确掌握每一个字的发音。
二、细致阅读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小说通过哪些细致的人物描绘,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让我们深入探讨。
小组汇报预设内容:
(一)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穷困潦倒
1. 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孔乙己身材高大,但面色青白,皱纹间带着伤痕。他的花白胡子乱蓬蓬的,穿着的长衫既脏又破,显然很长时间没有修补和清洗。
2. 这些关于服饰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孔乙己的性格。他懒惰而又死爱面子,不愿意劳动却又追求体面。
3. 结合背景分析,他的高大身材表明他仍有劳动能力,但面色青白、时常带着伤痕则显示他的贫困和偶尔的偷盗行为。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和破旧的长衫进一步描绘了他落魄的精神状态和经济状况。
4. 让我们带着对孔乙己的同情进行朗读,感受他的困境。
(二)语言描写:展现孔乙己自欺欺人的性格
1. 小说中有一句话:“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请分享你的理解。
2. 孔乙己对于“窃”和“偷”的理解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他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但强词夺理地称之为“窃书”,以维护自己的读书人形象。
3. 小说中还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孔乙己的善良和透性。当他只有为数不多的茴香豆时,却愿意分给孩子们,面对孩子们的期待,他没有谩骂或恐吓,而是用《论语》里的调子哀求。这一描写使一个充满善良的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这样的探讨,我们对《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课文,探索更多细节和深层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