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作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为何被称作“过年”?其中又蕴哪些古老的文化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新春佳节,象征着庄稼成熟和丰收的时刻。我们常言的“年”,其实是一种时间的计量单位,但你可知它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吗?《尔雅》这部古老的辞书告诉我们,“年,取禾一熟”,意味着每至庄稼丰收之际,便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说到“年”的甲骨文,它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年”字的甲骨文形象十分生动,上面是茂盛的庄稼,下面是劳作的人们。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古人将“年”字归入禾部,也即是庄稼的意象。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新一年的期盼。
网友戏称,背上一年的好收成回家,当然要好好过个年。从“年”的字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最初的寓意便是庆祝丰收。春夏秋冬,人们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自然需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个节日便被称为“年”。
古代人过年也有着丰富的仪式。剪窗花、给压岁钱、吃年夜饭等习俗源远流长。贴“福”字和春联是迎接新春的重要仪式之一。古人写“福”字极有讲究,比如清朝郭修文书的《福》字碑,一笔写成,寓意福气不断。而经典的春联如五代十国时期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视为春联之祖。
在宋代造纸业兴盛之后,窗花这种剪纸艺术也格外繁荣。南北朝时期就已有了剪纸艺术,如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团花纹剪纸作品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寓意团圆美满。过年时,长辈发红包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之一,古时的压岁钱被称作“压胜钱”或“花钱”,它承载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古人也有过年吃团圆饭的习俗,只是“年夜饭”这个词到清代才出现。《清嘉录》中记载了除夕之夜,家人团聚一堂,共享盛宴,称之为年夜饭。画面中的《唐人宫乐图》展现了古代人们欢聚宴饮的场景,其乐融融。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身边的年味吧!阖家团聚的欢声笑语中,既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旧日时光的告别。人间烟火聚拢起熟悉的年味,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年味和温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