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喜乐的寓意和象征

平安喜乐的寓意和象征

在节日中寻找内心的喜悦与平静

在结束一年的奔忙之际

又走到了旧岁换新年的重要节点,站在一年的末尾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今天,我们迎来了数字化的新年——新年前夕,同时也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传统意义上的除夕。

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时间的起点与终点,给予了这些特殊的时刻富有诗意和深刻含义的名字。就如一个月的开始称为“朔”,结束称为“晦”;一年的开始称为“元旦”,而结束的一夜就是我们所称的“除夕”。这里的“除”,意为旧去新来;“夕”指的是夜晚的到来。除夕也被称为除日、岁除、除夜等,民间更通俗地称之为“大年三十”或“年三十”。

年画中的每一幅画都有其寓意。这些寓意丰富的年画起源于门神画,描绘了各种形象,如爵樽代表爵秩、鹿代表荣禄、蝙蝠代表福寿、喜鹊代表喜庆等。宝马驰骋、瓶鞍相伴,皆寓意平安顺利。这些画作都寄托了人们对吉利、福庆、喜乐的向往。

贴福字的习俗源于宫廷盛事。人们将福字倒贴,寓意福到。这一风俗始于清代帝王赐福的活动,逐渐流传至民间。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时的桃符,而春联的创始人则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国主孟昶。他的第一对联语便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祭祖是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和孝心,同时也期望祖先能保佑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是家人团聚的象征。除此之外,燃爆竹、守岁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近年来,考虑到安全和环保因素,许多城市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移风易俗的表现。如今,守岁的方式虽然发生了改变,从围炉团座转变为守在手机旁,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浓厚的年味和对新一年的期待。春节本是从立春借来的名字,是人们在庆贺新年的同时喜迎新春的重要节日。

感谢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团队的精心策划和制作。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平安喜乐的寓意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