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中考语文中,题型稳定,内容考查规律性较高。在近五年的试卷中,课内文言文阅读部分的特点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
考题形式相对固定,每年都是三个小题,共计十分。这三个小题中,第一个小题通常为解释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共三题;第二个小题是句子翻译,共四题;第三小题通常与文章内容或写作手法有关,为选择题,共三题。
考查的文言文篇目均来自《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的篇目,且多年不重复。这反映了中考语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以近五年的真题为例:
2015年真题选自《小石潭记》,主要考查了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文章理解的选择题。
2016年真题选自《桃花源记》,同样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择题。
2017年真题选自《出师表》,考题类型与前两年保持一致。
2018年真题选自《送东阳马生序》,考题设置依然遵循前述规律。
2019年的考题则涉及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具体考题如下: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
2. 去国怀乡______
3. 宠辱偕忘______
二、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三、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概括了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通过对比描写洞庭景色,表达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融合了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以上就是对近五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考题的概括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考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中考语文中课内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重点和题型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