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创作始于1926年2月,历时至同年11月完成。而后在1927年7月11日,鲁迅又增添了《后记》作为补充。这部作品最初以《旧事重提》为题,陆续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经过1927年7月在广州的重新编订,并增添了《小引》和《后记》,最终在1928年9月结集出版时正式定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描述作者对猫的厌恶与的《狗猫鼠》;怀念并纪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孝道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展现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传说中的使者的《无常》;记述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塑造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表达对日本老师的感激之情的《藤野先生》;以及描绘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作者的往事回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切关注。鲁迅先生的作品揭示了上世纪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当时侵略横行,我国社会混乱不堪,民众生活困苦。国内大部分民众思想尚未开化,残留严重,导致承受长期苦难。鲁迅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锋利的笔锋,对这种落后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致力于启发民众思考。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更体现了鲁迅对于未来的殷切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