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原文及翻译阅读理解

杜甫《登高》原文及翻译阅读理解

《登高》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著名七言律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的翘楚。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

创作背景:公元767年的秋天,杜甫在夔州,生活困顿,疾病缠身。他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色,心中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赏析:

首联:风声呼啸,天空高远,猿猴哀啼,江水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展翅飞翔。这六种生动的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

颔联:诗人仰望无尽的树木萧萧而下,俯视长江滚滚而来。这既传达出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悲凉,又展现了境界的雄浑与开阔。

颈联:万里秋空,我常漂泊他乡;百年人生,疾病缠身,孤独登台。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诗人极写漂泊的遥远和年老多病的痛苦,强化了孤独与悲愁的情绪。

尾联:命运艰难,白发增多,生活潦倒,我不得不放下酒杯。这部分与前文的悲秋、多病等内容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忧时、愁苦潦倒的情感。

艺术特色:这首诗格律严谨,八句皆对,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前两联描写景色,后两联抒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浑然一体。诗人巧妙地把自己个人的身世之悲和之恨融入到秋天的景色中,情感深沉且表达起伏跌宕,展现了杜甫律诗的高超艺术水平。


杜甫《登高》原文及翻译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