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寓言四则》手写笔记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的基本特征,清晰文章的含义,并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解读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领会四则寓言的深层含义。(难点)
3.尝试多角度解读寓言的寓意,进行深度思考。
二、课文解析:
《穿井得一人》:在宋国丁家,因为没有水井,需外出打水浇地,常常要派人专职打水。当他们家终于打了水井后,丁家的人告诉旁人:“我家打井时,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于是流言蜚语四起,有人将此消息传至国都,甚至传到了宋国国君耳中。国君派人向丁家求证,得知真相是丁家节省了劳力而非真的从井中挖出人来。这样的传闻,宁可不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听途说的信息不能轻易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无处生存,因此日夜忧虑。有人听闻此事便来开解他,解释天地之理,最终消除了他的忧虑。对于杞人的担忧,有人理解为过度的忧虑,但也有观点认为杞人对于世界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价值。例如面对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等现实问题,这种忧患意识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品质。
三、课后练习题目:思考探究三:我赞同第二种观点。杞人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对未来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我们需要像杞人一样拥有忧患意识,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