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古诗中的长度单位,您肯定耳熟能详,但其中的奥秘您了解吗?在《诗词》的一期节目中,一道题目引发了关于古诗中的长度单位的探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在这等壮丽景象中,你是否注意到那些藏在诗中的长度单位:“丈”、“仞”与“寻”哪个更长呢?让我们一同揭晓答案。
再看另一句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在这里,“仞”和“寻”被用作长度单位。据《说文解字》记载,“仞”指的是人伸开臂膀的长度,而“寻”则与之相当。
《诗词》中的点评嘉宾蒙曼也对此进行了解释,她指出在古代,“仞”和“寻”的长度大致相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的“丈”作为长度单位,它比“仞”和“寻”要长得多。《说文解字十部》对此有详细的解释:“十尺也,从又持十”,意为十尺为一丈。而在古代,尺有一种测量方法与的某部分有关,那就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男性的一拃为一尺,女性的一拃则稍短于尺,称为一咫。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之近。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古诗中也隐藏着长度单位。如邵雍在《山村咏怀》中写到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还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以及《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这些诗句不仅优美动人,还蕴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信息。
那么,您还知道哪些与长度单位有关的诗句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一同感受古诗中的长度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