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例说明
漏电保护器通常由检测元件、中间放大元件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安装漏保到电路中时,其一端线圈连接电网线路,另一端线圈则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相连。
2. 当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的电流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3. 当有人接触火线或火线绝缘出现问题时,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矢量和会发生变化,不为零。这时,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一旦漏电电流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如大于10mA),该信号将通过特定的集成块(如VG54123)进行放大处理,触发可控硅VT使其导通。随后,直流继电器KM会断电释放,切断电源,实现对漏电的有效保护。
在电路系统中,从电源进线端流出的电流必须等于流回的电流,二者需保持平衡。对于同一回路的零线和火线,它们必须处于同一电路中,不允许分流。我们常用的漏电保护器在设计时,一般是当漏电电流超过30mA时即触发跳闸保护。在共用零线的情况下,相当于将一路电流分成多路,这不再符合流出电流等于流入电流的原则,因此会触发漏保脱扣机构动作。与此不同,普通的空气开关没有脱扣机构,不遵循电流平衡原则,因此可能不会自动跳闸。
注意:在图例中,分开关1和2的接线是正确的,而3和4、5和6的接线存在错误。当1、2、3、4出现跳闸情况时,很可能是由于接线错误导致的。请各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务必谨慎,避免类似错误。谢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