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水是指通过电解含盐(如氯化钠)的水所产生的产物。电解水本身是中性的,可以添加其他离子,或者通过半透膜分离来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水,一种是碱性离子水,另一种是酸性离子水。当使用氯化钠作为电解质进行电解时,水中会产生氢氧化钠、次氯酸和次氯酸钠等物质;如果是纯水被电解,则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氧和氢离子。
在特定条件下,电解产生的酸性水具有杀菌功能。这是因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产生的氧气与氯化作用结合,在较低的酸碱度(例如酸碱度小于2.7)下形成次氯酸盐或亚氯酸盐离子水溶液。
有一些广告宣称碱性电解水可以调节酸碱平衡,但实际情况是,电解产生的碱性水在到达胃后,会被强酸性的胃酸中和,最终呈现酸性。
关于电解水的原理,它是通过电解改变水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并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不存在增加自由能的化学反应。如果在水中加入阴极和阳极并通入电流,根据法拉第定律,电解反应会发生。通常,阳极材料使用不易溶解的铂或石墨。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为:
当水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电解时,会产生氢气和氧气。电极周围的水会因此变成酸性和碱性,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分别收集酸性和碱性水,可以在两极之间插入一个多孔的半透膜或者允许阴离子和阳离子选择性通过的阴离子半透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阳极收集到具有高氢离子浓度和氧化能力的酸性水,从阴极收集到具有高氢氧根离子浓度和还原能力的碱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