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水体系统的溶解氧浓度对于养分的平衡、生物多样性和饮用水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此前的研究显示,地球上的海洋氧气含量在过去五十年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世纪中期至今,地球海水的含氧量已经下降了1%至2%,预计到2100年还将再减少同样的比例。这种氧流失主要发生在海洋上层,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潜在威胁。
尽管海洋氧流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证实,但关于湖泊溶解氧浓度变化的了解仍然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长期的大规模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伦斯勒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凯文罗斯及其团队近期对全球范围内(主要是欧美地区)的393个温带湖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这些湖泊在1941年至2017年间的温度和溶解氧测量数据被收集并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淡水环境中溶解氧的减少量是海洋中的2至9倍。
此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导致海洋含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此次湖泊研究中,除了水温上升与表层水氧浓度下降有关外,深层水氧含量的下降则与热分层现象加剧以及水体透明度降低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还观察到了一些例外情况,约有87个湖泊的水温和溶解氧浓度都出现了上升。这种情况可能受到水华的影响,水华会导致表层氧浓度升高,而深层氧溶解度降低。
湖泊含氧量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水体能量和生物化学循环所承受的压力,也暗示了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这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