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非共轭的反式双键。这些双键在脂肪酸链上的碳原子间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空间结构,导致氢原子在碳链的两侧分布不均。
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反式脂肪酸呢?
1. 加工食品:反式脂肪酸最常出现在加工预包装食品中,如蛋糕、甜点、巧克力替代物、冰淇淋、沙琪玛以及酥脆饼干等。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成分,如起酥油、人造奶油和人造黄油。
2. 动物产品:牛肉、羊肉、牛奶、奶粉以及酸奶等天然食物中也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这是因为反刍动物的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这类脂肪酸。
3. 高温烹饪食品:在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在高温精炼时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特别是在油温过高或反复加热的情况下。
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危害呢?
1.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式脂肪酸会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糖尿病风险:一些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 炎症反应: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身体的炎症反应。
4.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儿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干扰他们对必需脂肪酸的代谢。
世界卫生的建议
为了健康,世界卫生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摄入的1%,大约相当于不超过2.2克。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