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购买的食用油已过期,但似乎剩余很多且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它仍然是安全的呢?你在超市看到牛奶五折促销,因为快到期了,你认为购买回家喝没问题吧?我们时常面对这样的困境。今天我们来谈谈食品的保质期问题。
什么是保质期的真正含义呢?保质期是商家对食品品质的一种保证。在这个期限内,食品是安全的,商家承诺你可以安心食用。如果在保质期内食用出现变味、变质等问题,你有权向商家索赔。但是一旦超过保质期,食用风险自负,商家不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食品品质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是食品安全,即食品无毒无害;其次是食品的感官特性,比如口感、颜色等;最后是食品的营养价值。保质期并不是判断食品品质的唯一标准,食品的储存条件同样重要。只有当储存条件符合标准时,如常温、避光、冷藏或冷冻等,保质期才有真正的意义。
那么过期食品是否能吃呢?事实上,从食品加工完成那一刻起,其性质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保质期内,这些变化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的;但超过保质期后,变化可能变得不可接受。食品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其中,生物变化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可能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我们将食品大致分为“长保”和“短保”两类。长保食品过期一天可能问题不大,但短保食品一旦过期,建议丢弃。
短保食品通常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通常在30天以内,如巴氏杀菌奶、新鲜果汁、新鲜面包、冷鲜肉和酸奶等。对于这类食品,一旦过期,建议立即丢弃,不要继续食用。而对于保存期较长的食品,如饼干、肉干、果干等干制食品,大部分瓶装饮料、罐头食品、常温酸奶等,如果过期时间不长,通常仍可安全食用,尽管口感可能不如新鲜时那么美味。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保质期,还要注意食品的保存方法,确保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也能保证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