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金陵往事揭秘古代分餐制
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在之后推行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分餐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其实,分餐制并非西方的专利,我国古代就有分餐的历史传统。从南京的一段历史和一幅画作中,我们可以见证古人的分餐制。
让我们关注“徐孝克塞食孝母”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南朝陈代建康(今南京)的一则感人故事。《陈书列传第二十》记载,徐孝克在皇帝赐宴时,面对美食并未享用,而是将其带回家给母亲品尝。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徐孝克的孝心,也揭示了古代宴请是分餐制。如果是合餐,徐孝克无法悄悄将食物带走,这也说明了皇帝对每位宾客的食物是分别准备的。
再来看看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长卷《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描绘了韩熙载家设夜宴的场景,其中细节展示了古代的分餐制。画中的人物坐在或椅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套独立的餐具和相同的美食,互不混杂。这个画面清晰地呈现了古代分餐制的具体情景。
古人之所以选择分餐,首先是为了体现君臣尊卑和老幼秩序。席位的排列根据身份贵贱而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当时的餐具不适合围坐在一起,人们席地而坐或使用跪席,面前摆放小案子就餐。分餐还能避免浪费,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取食,精准节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餐制逐渐出现并流行。合餐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盘碟互用、筷子交叉、唾液相溶,容易导致疾病传染。在宴席上复古分餐制或自助餐更为合适。这样的方式既干净卫生,又能避免疾病传染,还有利于廉政建设。
从金陵的一段历史和一幅画作中,我们见证了古人分餐制的传统。这种制度不仅体现了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如今,在推行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时,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复古分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