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同学们的习作,我深有感触。有些文章如同“落花流水春去也”,空洞议论,缺乏真实情感;有些则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情感泛滥,抒情无着落。在写作中,想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作者心中没有强烈的情感,却想在作品中表现出动人的情感,这往往是难以做到的。即使作者自己感动了,也不一定能打动读者。这其中涉及到写作手法的问题,因此写作手法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同学的文章情感表达不佳,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情感,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愁绪在心头,但他人却无法感受到。如同一首歌中唱的:“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有点烦。”这种烦的情绪有没有被真正表达出来呢?并没有。有时心绪虽然有了,但却缺乏感染力,无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连音乐的曲调也没有,那就真的成了噪音。这种直白的抒情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无法让人产生共鸣。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艺术,除了要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之外,还要表达得体有情味。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可读性,才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有些同学通过描绘场景来间接表达情感,如“微凉的秋风卷起散落一地的枯叶”,这样的文字具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情境和情绪。如果仔细品味,这种情境往往是被心绪扭曲的,甚至过于虚假而不真实。
最高级的抒情方式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不偏不倚,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境界。例如秦少游的《减字木兰花》中的诗句:“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在这里,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体验。作者不是将情感投景物上,而是将情感融入到其中,使物我相融。
对于真正懂得表达的人来说,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可以成为情感的载体。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信手拈来的日常事物,都可以成为情感的大海,漫漶整个世界。这种抒情方式让情感更具有包容性和共情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