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乐金刚莲花曼荼罗:藏传佛教中的艺术瑰宝与修行象征
在藏传佛教中,胜乐金刚,也被称为上乐金刚或登巧,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它不仅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的象征,更是诸佛功德的集大成者。这件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胜乐金刚莲花曼荼罗,是藏传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件曼荼罗以八瓣莲花为形,每瓣莲叶精细雕刻着四层尊神,每层八尊,总共代表着曼荼罗世界的62尊神。它的工艺无比精湛,展现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
相传,佛祖在传法时,手拈曼荼罗花,使世间下起了曼荼罗花雨,世界因此变得宁静祥和、充满吉祥的征兆。在这盛开的曼荼罗花中,胜乐金刚与明妃相拥而立,位于八瓣莲花的中心。
这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八瓣莲花的设计。当莲花打开时,展现了胜乐金刚和他的明妃金刚亥母的双身像。胜乐金刚的艺术形象复杂而独特,他呈站立姿势,拥有四张脸、十二条手臂,手持骷髅碗和钺刀。而他身旁的明妃金刚亥母则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一面双臂,左腿与右腿并齐,右腿盘于腰间。
莲花叶片的立体雕塑四排造像,由中心向外展示,表达胜乐金刚曼荼罗的修行进程。周围环绕着四位空行母,她们是此处的眷属。虽然无法完全拍摄到莲花的底部,但仍旧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美感。
这种可闭合的立体莲花状曼荼罗最早出现在十二世纪的印度帕拉王朝后期。西藏和明清宫廷也有类似的立体莲花曼荼罗,它们很可能是依照印度样式制作的。当花瓣闭合时,顶部显得简洁清新;而当花朵盛开时,灼灼莲花与底端的莲花台相互呼应,中间的花茎强有力地支撑起整个作品,一切都显得充满生命力和灵性。
曼荼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意为“坛城”,源于古印度佛教密宗的活动。它不仅是传统修持能量的中心,也代表了佛教世界的结构。一个曼荼罗几乎涵盖了一切:从人的躯体到一个念头,从一座王宫到一片幻境⋯⋯它是变化多样的本尊佛及众佛聚居处的缩影。
莲瓣可自由开启,上方有装饰水瓶的伞盖形扣件。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曼荼罗在瑜伽修行过程中的观想作用,同时也象征着佛教教法的清净无染。整个作品以一根粗壮的主干为中心,两侧饰以卷草纹和花茎,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