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宝塔碑》颜真卿书写,作品形式为清拓立轴。《石门铭》为王遶所书,采用清拓裱本形式。至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则是以民国拓立轴的方式留存至今。
《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所著的一本重要书法理论著作,此书在书法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在清朝末期,面对西方的挑战和大清帝国的衰落,南海康有为(1858-1927年)积极倡导维新改良,并在此背景下撰写了此书。
《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在现实中遭遇困难后,转向书法领域的产物。这本书借书法史事发挥他的革新见解与理想,展现了他反叛图新的精神与其一贯的维新思想。全书分为六卷二十章,详细论述了书体源流、碑品高下、用笔技巧以及书学经验等。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虽然初步奠定了碑学的地位,但阐述不足。康有为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集成了碑学理论,使得碑学思想广为人知,在书坛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广艺舟双楫》资料丰富,旁征博引。康有为几乎遍览了当时京师藏家的数千种碑帖,其北碑研究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前所未有。
该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广艺舟双楫》总结了清代后期的“碑学”发展,指出了清代书法风格的四变,并详细阐述了北碑的重要性。该书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为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问世起,碑学成为了一个有实践、有理论的流派,引起了书坛的震动。
尽管《广艺舟双楫》在书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今天能够阅读“原典”的人并不多。这本书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现代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已经下降。书中多有文学象征性的描写,可能被认为过于玄虚。而且,一般书家难以收藏甚至见到康有为提到的众多历代碑帖。旧版《广艺舟双楫》受限于印刷水平,难以附加清晰的图像。即使近年来有新版本出现,但由于开本限制,碑帖照片仍然较小。阅读《广艺舟双楫》容易变得无的放矢,妨碍了一般人精准理解康有为的书学思想以及他对历代书法名碑的精要与形象品评。
值得注意的是,《广艺舟双楫》是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在晚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特别大的影响力。通过康有为的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对历代书法名碑深入理解和欣赏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