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的爷爷怎么称呼

少爷的爷爷怎么称呼

春节临近,亲戚间的称呼礼仪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上海人亲戚之间的称呼规则,让你在亲戚聚会中得体、从容、热情!

我们来看看长辈的称呼。对于爸爸,当面可以叫“爸爸”,上海话里念平声。在别人面前,可以称呼为“阿拉爷(ya)”,还有一些不太正经的叫法如“爷(ya)老”。妈妈方面,“姆妈”、“妈妈”是最常见的叫法,略不正经的叫法是“老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也有多种叫法,上海人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比较常见的叫法如爷爷可以叫“爷爷(yaya)/大大(念dada)”,奶奶可以叫“阿奶/嗯奶”。

再来看平辈的称呼。哥哥可以叫“哥哥(gugu)/阿哥(egu)”,姐姐叫“姐姐(jiajia)/阿姐”,弟弟则是“弟弟/阿弟”,妹妹则是“妹妹/阿妹”。对于妻子的兄弟姐妹,如妻子的哥哥可以叫“大舅子”,妻子的弟弟叫“小舅子”,妻子的妹妹叫“小姨子”。为了表示尊敬,通常会把自己降低一格来称呼妻子或丈夫一方的亲人,比如妻子的姐姐可以称为“大姨子”。

在小辈中,儿子可以称为“儿子”,女儿为“囡嗯”,儿子的妻子叫“新妇”,女儿的丈夫则叫“女婿”。孙辈的小孩则有孙子、孙女等称呼。还有一些上海方言特有的称谓,比如妈妈的姐姐,上海人叫“大”,不能用普通话来读。“孃孃”就是爸爸的姐妹,北方人叫姑姑。对于过去的时代,许多亲戚称呼与职业有关,比如师傅这个词在现在不太常用了。现在碰到陌生人一般叫先生或女士。看到女士特别是年纪稍大的女性千万不要叫人家阿姨,叫一声姐姐会更让人开心。

接下来我们进入一道考验环节。关于一个特殊的称呼——“妯娌”,这是北方外来词,上海话里并没有直接的对应词。一些老上海人说这可能是北方词与本地话的结合或是历史渊源的巧合。比较统一的叫法是“伯姆道里”,表示兄弟媳妇之间的称谓。而对于妈妈的姐妹比较统一的称呼就是舅舅。这也涉及到了一个历史的问题:“阿姨的称呼在上海是否适用?”尽管有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步入中年阶段,但称呼对方阿姨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或不礼貌的行为。在称呼女性时需要注意一些地域差异和文化习惯,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快的情况出现。在此也要给大家一个实用攻略:《上海人亲戚称呼表》,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亲戚聚会时的称呼问题。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们家的亲戚称谓哦!


少爷的爷爷怎么称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