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爆发以来,上海动物园中的埃及果蝠展区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尽管目前动物园尚未向公众开放,但该展区的依然保持封闭状态。园方专家透露,除了动物园内的蝙蝠,上海野外也有许多野生蝙蝠频繁出没。
据饲养员介绍,自19引入上海动物园以来,果蝠已经在此地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种群。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均保持良好,白天会在屋顶休息,夜晚则出来觅食,生物钟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游客们不必担心与我们接触的安全问题。”饲养员表示,除了日常的清洁工作,他们并不会与蝙蝠有直接的接触,而且当人类进入展区进行清洁时,蝙蝠也不会前来干扰。自发生以来,饲养员已经加强了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增加了对展区、过道、参观厅和操作间的消毒工作,因此游客们完全无需担心与果蝠之间的接触。
蝙蝠和人类一样,都是哺乳类动物,依赖母亲的乳汁喂养长大。蝙蝠的前肢经过演化形成了一层皮膜,连接着指骨末端、肱骨、体侧、后肢和尾巴,这层皮膜薄而、柔软且坚韧,使蝙蝠具备了独特的飞行能力,成为唯一真正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
蝙蝠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类群之一,属于哺乳纲、翼手目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约有1300种蝙蝠分布在全世界,它们是许多节肢动物的天敌、某些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以及种子传播者和花粉的传授者。蝙蝠也是人和动物致病病原的携带者。
在全球的蝙蝠中,大约70%的蝙蝠以昆虫为食。它们一夜可以捕食超过3000只昆虫,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部分蝙蝠以花蜜和水果为食,埃及果蝠便是其中之一。仅有极少数的蝙蝠以血液维生,这些便是被称为“吸血蝙蝠”的种类。
上海也有野生蝙蝠的存在,园方专家介绍,在黄昏夜晚时分,我们时常可以在天空中看到一些飞过的黑影,其中大概率就有蝙蝠和夜鹭。尽管蝙蝠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但其独特的翼膜高频扇动与夜鹭的飞翔方式有所不同。上海的野生蝙蝠主要包括东亚伏翼、大棕蝠和山蝠等种类,其中东亚伏翼是最常见且分布最广泛的蝙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野生蝙蝠与本次SARS-CoV-2病毒潜在的自然宿主并非同一物种。专家强调,蝙蝠并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病毒通常是通过中间宿主传播到人类中的。市民遇到蝙蝠时不必惊慌失措。如果蝙蝠确实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可以联系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