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些细心的读者向本报反映预包装食品标签存在的问题。他们发现,部分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标注的位置非常不固定,标注方式也各异,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湖南娄底的张女士在购物时遇到过这样的困扰:饮料的包装上虽然标有“生产日期见喷码”,但这个喷码的位置却不固定,有时难以找到。类似的问题在浙江杭州的刘女士身上也有发生。她购买的真空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被喷在包装上的褶皱处,导致信息难以辨认。特别是袋装食品,标签有时被藏在折边内,开封时可能信息。
除了标注位置不明确外,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字号也过小,给消费者识读带来困难。有些包装上标注的字体颜色与包装底色过于接近,进一步增加了识别的难度。这种情况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困扰,也影响了食品的安全。
业内人士透露,有些不良商家会故意在消费者难以察觉的地方打印喷码,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对食品安全构成了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浙江大学光华院教授张占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规定的标注方式。他也呼吁生产者提高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的清晰度和准确度,重视消费者体验。
除了生产日期标注不明确外,保质期的标注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产品标注的是保质期天数,有的则标注到期日,这种不统一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有些消费者表示,他们希望厂家能够统一标注生产日期和到期日,这样更加直观,也能避免复杂的计算。内外包装的标注差异也是一个让消费者头疼的问题。有些食品只在外包装上标注关键信息,内包装却没有任何标注。在超市拆开外包装零售的情况下,如果外包装丢失,消费者将无法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本报获悉,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且应当显著标注,易于辨识。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作为食品安全标准,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位置和清晰度有着详细的规定。专家表示,规范标注预包装食品日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报呼吁相关部门和厂家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推动制定更加明确的标注规定。也希望生产企业能够重视消费者体验,设计易识读的包装标签。只有充分尊重消费者,才能更好地建立企业信誉,赢得市场青睐。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在购物时享受到更好的体验,商家也能更好地管理库存,避免过期商品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