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的作者是谁选自什么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选自什么

看似普通的榄核,在榄雕手艺人的手中却能够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今天,“非遗少年”带大家领略这一传承千年的神奇民间技艺。

近日,“非遗少年说”第二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各地的“非遗少年”纷纷踊跃报名参与。其中,广州天河区华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张倩僮,特意拜访了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带大家亲眼见证一颗普通的榄核是如何变成一件精美艺术品的。

通过视频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张倩僮同学详细记录了这一过程。广州榄雕,源于广州增城镇,以当地盛产的乌榄榄核为原材料,注重精雕细琢,技法包括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其造型别致、线条流畅,富有岭南特色。

此技艺早在明朝时期就已十分流行,且在清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时,榄雕更是历年的贡品。如清代咸丰年间的老艺人湛谷生,以一艘《苏东坡夜游赤壁》的花船获得“雕刻之王”的美誉。

值得一提的是,曾宪鹏作为广州榄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一技艺。他与他的父亲曾昭鸿一起开班授艺,将榄雕课程带入校园,培养更多的“榄雕小达人”。

看了张倩僮同学的分享后,是不是也激发了各位小朋友对非遗的热情呢?只要你是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非遗有浓厚的兴趣,都可以参与“非遗少年说”活动,用视频分享你所了解的非遗故事。线上征集和初赛网络点赞将持续至6月1日24:00,还有两天时间,快来为“非遗少年”们打Call吧!

参与方式如下:手机下载【南方+】客户端,点击首页的“我”-“精选活动”,找到“非遗少年说”活动页面,按照系统引导填写个人资料并投稿。标题格式需为“非遗少年说+姓名”,视频格式要求为mp4、mov格式,时长不超过210秒,单个视频大小不超过500M,需横屏拍摄。

一起发现最具“粤味”的非遗项目,讲述广东非遗的辉煌历史!也许下一个“非遗故事大王”就是你!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见证这一刻的到来。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选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