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在哪个课本上

岳阳楼记在哪个课本上

在即将到来的周末,我驾车驶入了洛阳市的洛龙区,沿着开元大道前行,在一个红绿灯的路口,我看到了指向“子京街”的路牌。在洛阳居住了十几年,我竟然不知道这条街的存在。右转后,我进入了子京街。

关于滕子京的联想立刻涌上心头。

站在这条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子京街上,我发现这条街并不宽,但是很干净,异常安静。

我可以确定这就是滕子京的故事发生地,因为隔壁的一条街名叫“富弼街”,滕子京和富弼是北宋洛阳的两个名人,他们与范仲淹有着深厚的交情。遗憾的是,洛阳城中没有一条以范仲淹命名的街道。

滕子京的故事与范仲淹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在《岳阳楼记》中穿越千年而贯古亮今。“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篇文章在我脑海中回响。

今年正好是范仲淹诞辰1035周年,也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980周年。我始终认为,在历史上要找出一对真正的好朋友、好同事、好战友,范仲淹与滕子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们不仅同科同事、同袍同泽,更是同心同德、同进同退。

范仲淹与滕子京的故事,就像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他们两人都是不幸的童年,范仲淹两岁丧父,滕子京幼年丧父,都由母亲抚养长大。许是同病相怜,他们二人在地方任职时彼此激励,“慷慨兼济天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直到在泰州相遇。

范仲淹的形象在我心中矗立起来。他不仅是苏州人,更是一个忧国忧民、忠诚的好官。他与滕子京共同经历的种种困难与挑战,都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滕子京在岳州的经历也是令人感慨的。他重建了岳阳楼,并通过信件邀请范仲淹为其记写岳阳楼记。“巴陵郡之后”,滕子京依然以国事民事为重,勤政为民,励精图治。他的努力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也得到了历史的铭记。

回到住所后,我仍然心潮澎湃。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友情、责任和担当。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岳阳楼记》能够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它不仅记录了滕子京和范仲淹的故事,更记录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如今,站在子京街上,我不禁感慨万千。这条街是滕子京故事的见证,也是他们友情和担当的象征。我想,这就是地理范畴的巧合吧。一条街道、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一段传承。

在这里,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滕子京和范仲淹的精神气息。他们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岳阳楼记在哪个课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