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分享了《滕王阁序》之后,果然有不少读者提到了《岳阳楼记》。虽然文学爱好者常常喜欢将这两篇佳作进行对比,但在我看来,它们各自独特,无法直接相较。范仲淹在创作《岳阳楼记》时,已是满头华发的老者。而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正是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心境不同,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也各异,因此创作出的感悟无法相互比较。我认为这两篇佳作并不适合进行对比。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篇散文《岳阳楼记》。这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杰作。当时,他已经四十七岁,步入人生晚年,并且上的打击接踵而至,屡遭贬斥。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因此在创作中常常带有悲彩。他的作品中仍充满傲骨正气。通过这篇创作,他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这篇《岳阳楼记》的全文: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守巴陵郡。越过一年,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废弃的事情都得到了恢复。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增加了原有的规模,并且在楼上刻了唐贤和当今的诗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我看到那巴陵的美景全都集中在洞庭湖上。湖水衔接远山,吞吐长江,水势浩大无际;早晨和晚上景色不同,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大观啊!前人的叙述已经很详尽完备了。岳阳楼的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沿岸的平原上着许多文人墨客,他们在这里欣赏景物的心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日子,连续几个月都不放晴的时候,湖面上狂风怒吼,浊浪翻滚;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入了云雾之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船帆桅杆被狂风吹倒折断;傍晚时分一片昏暗混沌之中听到了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悲啼。此时登上岳阳楼的人一定会远离、思念家乡,担心谗言讥讽而心生恐惧,满目所见都是萧条的景象,内心感到悲伤极了!
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温暖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无波无浪;天色和湖光相接在一起一片碧绿;沙鸥自由飞翔在一起鸣叫嬉戏;鱼儿在水中游动;岸上和小洲上的花草茂盛一片翠绿。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时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整个湖面水波闪动着金色的光泽;湖中心月影沉稳下沉宛如沉璧一块四周围绕着欢快的渔歌这是何等快乐的情景啊!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让人心旷神怡荣辱都忘此时用手持着酒面对清风会感受到欣欣向荣的快乐场景啊!转而感慨叹息: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境或许不同于这两种心境吧?他们不会因外界事物的好坏而让自己或喜或悲不会因的高低而忧愁更不会因个人的得失而患得患失他们始终心怀天下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如果没有这样的伟人风范那么我和谁一起归去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还有很多优美的诗篇值得我们学习以后我会继续挑选一些经典作品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期间也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进行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