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周卓玥
随着8月22日成都市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也标志着今年首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随后的几天里,成都市持续受到高温红色预警的影响。
炎炎夏日中,四川和重庆的城市在全国小时高温榜上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这炎热的天气,称“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夏日里的紫外线也越来越强烈,这对皮肤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如何抵抗太阳的“热情”?防晒霜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防晒霜上的各种术语如SPF、UVA、UVB、PA+却让许多人感到困惑。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师甄丽华,为大家解读这些专业术语。
我们要了解紫外线的双重威胁——UVA和UVB。太阳光由可见光、紫外线和线组成,其中紫外线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皮肤癌的元凶之一。UVA和UVB是导致皮肤晒黑、晒红的两大主要因素。UVA能够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层,长期会导致皮肤老化、皱纹、色斑等;而UVB则主要影响皮肤的表皮层,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那么,如何评估防晒霜对皮肤的防护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了SPF值。甄丽华解释,SPF值是用来衡量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UVB伤害的效果的指标。数值越高,代表其防护能力越强。但需要注意的是,SPF值并非线性增长,增加SPF值并不意味着防护效果成比例增加。日常活动选择SPF30-50的防晒霜即可,如果需要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可以选择SPF50+的防晒霜。
除了SPF值,我们还会看到PA等级这一指标。这是用来表示防晒霜对UVA的防护能力的。甄丽华指出,PA等级和SPF值有所不同,前者专注于UVA的保护,后者则主要衡量对UVB(导致晒伤)的保护。高SPF值和高PA等级的防晒霜能提供全面的防护,防止短期的晒伤和长期的皮肤损伤。
防晒霜的类型和使用方法也有讲究。防晒霜主要分为物理防晒霜和化学防晒霜两种类型。在涂抹防晒霜时,需要注意涂抹量和频率的把握。甄丽华建议,在于阳光之前15-30分钟涂抹防晒霜,让防晒成分充分吸收并形成保护层。游泳、出汗或使用毛巾擦拭后可能会影响防晒霜的防护效果,因此需重新涂抹。防晒霜的正确使用是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伤害的重要一环。
面对炎炎夏日的炙烤和紫外线的侵袭,防晒仍然是保护皮肤的有效方法。了解这些防晒知识,选择合适的防晒霜并正确使用,才能有效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