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禅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南怀瑾先生谈中医之道

中医,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要求医者上文,下通地理,中通至为关键的“人”。

让我们从认识“人”开始。人的构造奇妙无比,左撇为阳,右撇为阴,一阴一阳构成了人的基本形态。从人的面部来看,两鼻孔、两眼、两耳形成了坤卦,而一张口与的两孔则构成了乾卦,意味着人是地天泰卦,代表着平衡与和谐。

尽管这种解读听起来像是笑话,但认识“人”确实不易。作为医生,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深入了解“人”。中医有句话叫“医者意也”,意味着医道需要头脑聪明,将死板的原则灵活运用于应对灵活多变的人。医学是一门智慧之学。

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步骤:望、闻、问、切。虽然这四个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

望,即观察病人的外观,包括面相、肤色、舌苔等。清代名医陈修园有一首诗,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外观来诊断病情。他指出,人的气色与四季、颜色都有关联,可以通过观察面颊、额头、鼻子等部位的色泽变化来判断病情。

闻,是听病人的声音。根据五行生克和五脏六腑的关联,通过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状况。例如,肝病的人容易发脾气,脾病的人多思虑,肺病的人忧悲爱哭,肾病的人常呻吟。

问,是询问病人自身的感受。陈修园也为此编好了要点,包括询问寒热、汗、头身、便、饮食、胸等各个方面的感受。

切,即诊脉。这是最为深奥的一门学问,需要长久及多方面的实践才能有所成就。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医术,他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

《礼记》中提到:“医不三世,不服其。”许多人误以为这需要三代医生才能信任,但实际上,“三世”指的是对医学的三项基本要求:精通《黄帝内经》、《灵柩》、《素问》;熟悉《神农本草》;理解《太素》(脉理)。只有精通这三项,才能算是真正的医生。

脉理真是一门玄而又玄的学问。《太素》所讲求的完全是气脉的问题。在宋、明以后,懂得《太素》的人被称为三指禅,因为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摸脉了解病情,甚至可以洞察人的命运富贵。

中医的智慧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南怀瑾先生的讲述,给我们带来了中医的深厚底蕴和人文智慧,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增加一些精神养分,也请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福慧、身体力行、传承文化!


禅意思和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