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来临,标志着天气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随着节气的更迭,民间有着“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俗语,意味着深冬的严寒已经到来。全国多地均处于天寒地冻的状态,正是收敛阳气、守藏进补的绝佳时机。
在此,不得不提及一位名医小传中的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作为湖南中医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熊继柏教授十三岁便开始习医,十六岁便踏上行医之路,至今已从事中医临床六十载。即便年近八旬,他仍坚持每周四次门诊,每次诊疗人数众多。熊教授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其在疑难病症和危重病症方面有着显著的临床经验。他对中医的辨证施治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理法方方面娴熟精湛。
针对小寒时节,熊继柏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养生的时期。他建议,应该加强保暖、避免风寒,并谨慎进补,遵循《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安全度过这一时期尤为重要。熊教授强调,老年人应牢记重保暖、避风寒、慎进补三个要点。
熊继柏教授指出,《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其养生理论对现代养生仍具有指导意义。他建议人们多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例如,应遵循《黄帝内经》的基本饮食原则,做到饮食规律有节,日常作息顺应自然规律。在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天则早卧早起,冬天则是早卧晚起。
养形和养神是中医养生的两大核心内容。熊教授强调,养形的方法包括预防外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而养神的关键在于使心境安宁清净,保持精神愉悦和平和。
在中医养生法则中,顺应自然是核心。顺应自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顺应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如“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人要顺应这种节律;二是顺应人的身体规律,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的过程;三是顺应人的个体差异,《黄帝内经》指出人的体质有刚柔、强弱、长短、阴阳之分。
熊继柏教授还强调了调节情志在养生中的重要性。过度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悲伤肺。要避免七情过度,《黄帝内经》强调“喜怒不节则伤脏”。
小寒时节是养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重视保暖、谨慎进补,并遵循中医的养生法则,顺应自然规律,调节情志,以保持身心健康。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