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医青年朗读社第3期活动隆重推出——由针灸科副医师吴佳妮带来的诵读作品《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这是一部古老的医学经典,其中详细描述了九种不同形制的针具及其在临的应用,以及十二原穴的概念和作用机制。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吴医生的诵读,领略这部典籍的奥妙。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它包含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共162篇。这部典籍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医事业的年轻一代,广医青年们致力于钻研经典,通过熟读深思并结合实践,为健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这篇经典文章中,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揭示了微针治疗的奥秘。岐伯详细阐述了九种针具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运用微针调理经脉、调和气血。这些针具各有其独特的形状和用途,从小针到大针,各有其独特的功用和应用范围。其中强调了医生在施针过程中的技巧和心态的重要性,如“粗守形,上守神”,要求医生不仅要掌握针术的技巧,更要注重病人的神态变化。此外还强调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方法的重要性,如虚实之要、补泻之时的把握等。文中还详细描述了九种针具的具体形状和用途,如镵针用于泻阳气,毫针用于取痛痹等。同时强调了施针时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刺之而气不至、夺阴者死等。文章最后强调了施针的最高境界是使气至而有效,如同风吹云散,病人感到舒适轻松。
《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是一篇关于针灸治疗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深刻的智慧。通过吴佳妮医生的诵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的精髓,还可以感受到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希望广医青年们能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健康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