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的春天,我经历了一段极其艰难的时光。当时,我陪伴患病的父亲在北京接受治疗,然而检查结果却让人绝望,父亲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他拒绝继续治疗,坚持要出院回家,尽管我尽力劝说他,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们双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父亲辛劳了一生,从未享受过一天的福分。在我内心深处,我不愿看到他的生命在刚退休时就被无情地夺走。那段时间,我沉浸在愤怒、痛苦和迷茫中,无法自拔。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那天,我从租住地赶往医院的公交车上,车厢内拥挤不堪。我在狭小的空间里努力挪动身体,试图寻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车厢内的嘈杂声音让我感到烦躁不安,电话声、微信提示音、聊天声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我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沮丧到了极点,觉得活着真是一种负担。
就在这个时刻,车厢内突然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司机师傅打开了音响,播放了一首清代诗人袁枚的《苔》。随着音乐的流淌,我听到了那熟悉的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曾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此刻在歌声的陪伴下,它像一股清泉般滋润着我的心田。原本疲惫的身心仿佛被洗净,我感受到了一丝振奋和感动。
随着歌声的继续,我望向窗外,看到了路边盛开的花朵。它们争奇斗艳,姹紫嫣红。在春天的阳光下,这些花朵无疑是美丽的。我也看到了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和野苔。它们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努力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人生不也如此吗?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没有傲人的背景,没有夺目的光环。我们默默地在自己的天空下挣扎、奋斗。正如余华所说,“活着”的力量来自于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虽然我们的生命可能如苔般卑微渺小,但我们依然应该追求生活的理想。苔能在少有阳光眷顾的角落里顽强地生长,这也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我们都为了生存而耗尽了气力,但我们不应该羞于谈论理想。好好活着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下车后,我快步走向医院,我要把这首歌放给父亲听,告诉他一定要配合治疗。在这个浩渺的尘世里,让我们像苔一样安心生活,认真活着,努力向上,不屈地生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已经开启:您可以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的600位记者在线等待您的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