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展览,是年轻人线下文娱消费的新主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只是严肃地跟随讲解员参观,或者仅仅是“打卡式”地看展,现在的年轻人开始用全新的方式体验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让生活反向“入侵”艺术。
提到艺术,你可能会想到博物馆内禁止拍照的提示牌和传统的展品,但现在的展览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观赏模式。例如,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作品《喜剧演员》,只是一根贴有香蕉的胶带,却引发了无数关注和讨论。这件作品在展出时,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打卡,让人们不禁思考,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卡特兰并没有解释作品的意义,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种互动式体验,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鼓励观众积极参与体验。
类似地,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也将日常物品转化为艺术作品。他的香蕉作品,以及其他的创作如可口可乐瓶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经过他的特殊处理后,成为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启发我们,可以用多元的创作方式,将日常变为艺术。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停留在对艺术的观赏上,更是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激情“pop”自己的生活,与艺术展开更深入的对话。他们不仅参观展览,更是参与创造,把艺术玩出了新花样。例如,有人以经典的金宝汤罐头作为配色灵感,解锁秋日健身穿搭;有人借鉴安迪·沃霍尔作品的特质,将自己的肖像做出彩色丝网印刷的质感。这种基于艺术家的理念再创造的过程,让年轻人们与艺术展开更深入的对话。
与此艺术馆也在改变沟通方式,越来越向年轻人靠近。从单纯的导览讲解、侧重拍照的“打卡式看展”,到后来的“沉浸式体验式看展”,新的展览方式不断出现,架起了年轻人与艺术之间的桥梁。
艺术家卡特兰的个展在抖音上的举办形式创新也为展览注入了新的活力。抖音与UCCA合作推出的挑战活动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与参与度。《香蕉指南》等短视频作品传递了艺术家的挑战邀请和创作理念。人们通过参与挑战活动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互动体验。这不仅展示了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展示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美好前景。因此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激发创造的玩法涌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如歌德所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与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让我们共同期待艺术与生活的更多美好交融时刻的到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