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笔顺拼音怎么写的呀

为的笔顺拼音怎么写的呀

今天继续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与“竹”部相关的汉字——“笵”。由于它与“范、範”二字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将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讨论。

笵,读作fàn。在《说文解字》中,它被解释为:“笵,即为法,规定也。字形从竹,表示竹简;声音与氾相似。在古代,法律条文常刻在竹简上。”它的本义是刻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

(在睡虎地秦简中,秦国的《田律》就是刻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

随着历史的演变,“笵”、“范”和“範”三字的字形也发生了变化。

(笵的字形演变过程)

在现代汉语中,“範”已经被简化为“范”,这三个字现在大多被统一使用为“范”。而“笵”的本义也逐渐被淡忘。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讲解过“范”字,它最初表示一种草的名字,同时也可以作为姓氏。关于“范”作为姓氏的起源,据《通志·氏族略三》记载:“范氏,源自帝尧的后裔刘累,属于伊祁姓。在夏、商、周三代,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称号,后来奔晋,便以范为姓。”

而“笵”后来多被写作“範”,这是另一个独立的字,被归类在《说文·车部》。它的本义是古代出行前祭路神的仪式。但当“笵”写作“範”时,更多采用“模型、模子”的含义。

(用蛋糕模子制成的糕点)

不论是用何种材料制成的模型、模子,都可以称为“範”。关于这一点,《说文解字注》也有详细的解释:“《通俗文》说:‘规模称为笵。’不论是土制的叫型,金属制的叫镕,木制的叫模,竹制的就叫笵。”

关于“範”字的更详细的解释,我们会在讲到“车”部的“範”字时再进行深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範”也是姓氏之一,据《正字通·竹部》记载:“範,姓,汉有範依,宋有範昱。”

有趣的是,经过对古玺、秦、汉印的排查,我们几乎找不到“範”姓的印章,因此可以推断,在秦汉以后,“範”姓与“范”姓可能已经合并。

(汉印中的范姓印章实物)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解释了“笵”从竹的意义:“法具于简书,故范从竹也。”他引用了《左传》中的话来证明:“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者,刑罚科条载于竹简也。”

“笵”的本义是写在竹简上的法律条文,“范”表示一种草名,而“範”则与古代出行祭路的仪式有关。后来三字统一规范为“范”。在简化字方案中,“范”的繁体字是“範”,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分。这一点在我的文章《篆刻中那些容易用错的常见繁简字》系列中有详细阐述。

让我们再次回到“笵”字,其小篆的写法如下:

(笵的小篆写法)


为的笔顺拼音怎么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