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也就是“三·一五”晚会上,食品安全类谣言受到了特别关注。一直以来关于食物相克的谣言,终于在此次打假行动中受到了严肃对待。晚会上的焦点人物,农大副教授范志红,不仅辟谣了那些广为流传的食物相克谣言,如“螃蟹和西红柿不能同食”等说法。她还特别指出所谓的“营养协会”其实是一个虚假的机构名称,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营养学会”。范教授强调,许多关于食物相克的流言实际上已经被权威机构通过临床试验证实是毫无根据的。今年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对亲朋好友们宣告:“三·一五晚会已经正式辟谣了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
关于“食物相克”的真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食物不能一起食用的说法。比如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海鲜和水果不能同时享用等等。但这些流传已久的说法实际上都是错误的。接下来列举部分常见误区:
误区一:螃蟹和柿子不能同吃
误区二:海鲜与某些水果不能搭配
误区三:豆浆和鸡蛋不能一起食用
误区四:豆腐与菠菜不宜同时食用
误区五:牛奶与豆浆不宜混合饮用
误区六:某些水果不能与牛奶同食
误区七:白萝卜和胡萝卜不能一起食用
误区八:可乐与味精不可同时食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食物相克的谣言组合,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假的。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科学研究怎么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物相克的说法主要存在于我国,因此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在国内,已经有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35年,我国生物化学家郑集就已经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食物组合进行实验。他不仅自己做了实验,还让他的同事也做了相关尝试。在长达24小时的观测期内,他们发现无论是人还是实验动物,在食用这些所谓相克的食物组合后都没有出现中毒的迹象。近年来,营养学会与相关医学院校合作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实验验证。比如兰州大学的实验选择了五组传说中的相克食物组合,让一百名健康志愿者连续吃一周,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反应。哈尔滨医科大学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会有食物相克的谣言呢?其实这主要源于古人对一些个案的经验总结和对因果关系的误解。真正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物的不洁净问题由于清洗不干净或加热不彻底导致的食物中毒;食用方式不当导致的食物中毒;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腹部不适;以及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等等。下次再听到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时,我们可以更加理智地分析其原因并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