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冬季,街头巷尾的水果摊和地铁旁的饮品店,总会醒目地摆放着一捆捆鲜亮的甘蔗。那冬天的甘蔗,既脆又甜,咬一口,甜美的便会立刻充满口腔,让人欲罢不能。
这美味的甘蔗却有可能变成致命的“”。关于因食用甘蔗而中毒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那么,甘蔗为何会有毒?又该如何分辨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若甘蔗出现红芯,即使去除红芯部分,也不能食用!甘蔗在采摘后,因储存、运输不当或保存时间过长,可能产生霉变,被菱孢霉菌污染。这种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3-硝基丙酸(3-NPA)的剧毒物质。3-NPA是一种强烈的毒素,进入后,发病迅速,短时间内可能导致中枢系统损伤,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脑缺血坏死、呼吸衰竭,有致命风险。部分中毒患者还可能留下语言、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肝肾等解毒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一旦发生儿童食用霉变甘蔗中毒,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甘蔗霉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甘蔗芯变红或红褐色。这是因为菱孢霉菌的繁殖产生了红色的硝酸类物质。如果甘蔗、出现长毛、有异味等情况,也可能存在霉变风险,尽量不要吃。
那么,如何选购安全又甜美的甘蔗呢?应优先挑选质地坚硬的甘蔗。如果甘蔗、出现红芯或异味,则不要购买和食用。对于口感方面,市场售卖的甘蔗品种口感差异不大,无需过分纠结。为了方便啃食,可以选择细长的甘蔗。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甘蔗糖分含量高,食用时应适量,不宜多吃。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对糖敏感的人群,更应注意控制食量。儿童食用甘蔗时,如果不具备吐蔗渣的能力,容易引发窒息风险,建议家长留意。关于甘蔗的科普知识:甘蔗其实是一种热带草本植物,与竹子等属于同一科。它喜光喜热,茎秆中储存着大量含糖。甘蔗传播到各地后,人们开始从甘蔗汁中提炼糖。在我国,甘蔗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传入南方,然后在唐代逐渐推广到全国。每年10月份左右成熟的甘蔗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的三四月份。虽然甘蔗被称为“水果”,但实际上它产出的不是果实而是茎秆。按用途分,甘蔗主要有两种:用于制糖和用于鲜食。无论是鲜食还是制糖的甘蔗都是人工杂交的结果。除了作为鲜食外,甘蔗还是制糖的重要原料,目前全球80%的糖都来源于甘蔗。经过收割、榨汁、提纯、干燥等工艺处理,甘蔗可以制成各种糖。尽管糖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可能不健康,但实际上它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糖都是贵重的商品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至于糖对健康的影响需科学看待不可盲目恐慌。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等省份是甘蔗的主要产地占据了全国产量的绝大多数。食糖不仅是生活物资也是多个行业的基础原料。 (来源: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