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前感觉口干舌燥,担心频繁起夜,却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这时,人们不禁会担心身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口干舌燥是由生理性原因导致的,不必过于紧张。但如果补充了水分仍无法有效缓解,那可能就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需要提高警惕。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口干舌燥其实是一种常见现象。想知道“口干舌燥”是否是身体生病的信号,首先要明白“口渴”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一项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研究指出,哺乳动物的“渴觉”主要由“体积减小”和“渗透压升高”引发。简单来说,就是当身体缺水或者中各物质含量比例发生变化,如血液中盐类或糖类的浓度过高,都会引发口干舌燥的感觉。
除了常见的饮食口味过重、喝水少以及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等原因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导致的唾液腺萎缩、唾液减少,也是口干舌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已经补充了充足的水分,但口干的感觉依然没有得到缓解,那么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感冒、、腹泻、缺乏维生素、服用物以及患有口腔疾病等。
大多数时候,只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治疗,就可以短期内缓解口干。但如果长时间口干且难以缓解,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某些长期性疾病。
以下是六种值得警惕的情况:
1. 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身体内的腺体萎缩、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各类干燥症状,如口干、眼干等。若长期口干、想喝水,且眼睛干涩、有沙子摩擦感,同时出现龋齿,就要注意是否患有此病。
2. 自身免疫性肝脏类疾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脏细胞而引起,部分患者会合并干燥综合征,出现口干、眼干的症状。
3. 糖尿病:若长期口渴的同时伴有多尿、易饿、体重减轻等症状,建议测量餐前餐后的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如平常人灵敏,体内糖分无法完全分解,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导致口渴。
4. 尿崩症:这是一种会让液失衡的罕见病症,患者也会有口渴、多饮等症状。
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可能是此病症的表现之一,它会影响睡眠质量并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
6.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症,会加速新陈代谢,导致体温升高、出汗异常,从而引发口干。
为了有效补水缓解口干,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建议:确认饮水是否足够并少量多次饮用;每天的饮水量要达标,成年人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500毫升左右;多喝白开水,不要用饮料代替水;运动后不要立刻大量喝水,要小口多次饮用;某些特殊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水。
口干舌燥并不一定是身体生病的信号,但如果长时间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来源:健康科普文章)
